科普文章

体检报告中的消化道肿瘤指标,你看懂了么??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都提高,对自身健康关注也逐渐增加,同时伴随现代医疗手段的进步,很多个人或单位都会组织每年进行健康体检,体检项目繁多,但大多体检项目中都缺少不了消化道肿瘤标志物系列,而且每年通过检测肿瘤指标也发现一些潜在的肿瘤隐患。因此通过血液中消化道肿瘤指标的检测实现对部分肿瘤的早发现、早诊治,是广大人民群众非常重视的问题。那么,今天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下不同消化道肿瘤指标的异常提示了我们的消化道器官出现了什么问题。


第一:什么是肿瘤标志物

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是指肿瘤组织产生的可以反映肿瘤自身存在的化学物质。在正常或良性病变时几乎不产生或只是低水平产生。这些肿瘤标识物可以通过检测肿瘤患者的器官组织、体液(通常指我们自身的血液、腹水、胆汁等)以及尿粪排泄物而发现。

第二:常见消化道肿瘤指标

通常在普通的健康体检中,消化道肿瘤指标是通过抽空腹静脉血化验进行检测的。因消化系统涉及的脏器比较多,包括食道、胃肠、肝脏、胆囊、胰腺,因此相应的肿瘤标志物也是种类繁多,并且有时其中一个器官发生肿瘤,会同时伴有多个肿瘤指标的升高。这些消化道肿瘤指标主要包括甲胎蛋白(简称AFP),癌胚抗原(简称CEA),糖类抗原CA19-9,胃蛋白酶原Ⅰ和Ⅱ,糖类抗原CA72-4、鳞癌相关抗原(简称SCC)等。


第三:消化道肿瘤指标相对应的意义

甲胎蛋白(简称AFP),是在胎儿发育早期由肝脏和卵黄囊合成的一种血清糖蛋白,胎儿出生后不久即逐渐消失。目前是公认的早期诊断和筛查原发性肝癌的特异性指标。因此它升高时应引起高度重视,常见于活动性肝炎、肝癌,个别胃癌,特别是发生肝转移的病人也会发现AFP的增高。另外在先天性恶性畸胎瘤和生殖腺肿瘤患者,AFP也明显增高。癌胚抗原(简称CEA),在早期胎儿的胃肠道、肝、胰都可产生,成年人胃肠道也能合成CEA并分泌入胃肠道。97%健康成人血清CEA浓度较低。整个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CEA均可增高,如食管癌、胃癌、肺癌、乳腺癌等,非肿瘤性疾病,如肠道炎症、结肠息肉、肾功能不全以及吸烟、妊娠等CEA都可升高,故CEA检测非常广泛,是辅助判断消化道肿瘤发生和观察疗效的重要指标。

CAl9-9是一种较好的肿瘤标志物,在多种腺癌中升高,对胰腺、肝胆管癌、胃癌及胆囊癌具有高敏感性,是目前对胰腺癌敏感性最好、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肿瘤标志物。临床上常用来辅助诊断胰腺癌以及监测肿瘤有无复发。胃蛋白酶原Ⅰ和Ⅱ,尤其是胃蛋白酶原Ⅰ和胃蛋白酶原Ⅰ和Ⅱ的比值下降,对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肠化生以及胃癌有很高的价值。CA72-4是一种广谱的肿瘤标记物,在胃癌、结直肠癌及卵巢癌中都会升高,常常与其它肿瘤指标联合检测。鳞癌相关抗原(简称Scc),主要反映组织学类型为鳞状上皮细胞来源的肿瘤,最常见是肺癌和食管癌。

第四:为什么需要同时检测多项肿瘤指标

虽然我们提到了通过上面这些指标检测能够发现一部分早期肿瘤,但根据多年国内外检查并跟踪随访的数据来看,每项检测都有它的局限性。有些指标过于敏感,即便这个病人没有肿瘤,只是在脏器存在急慢性炎症或良性病变时,指标也会明显升高;而有些指标特异性差,当它升高时医生很难判定患病的脏器到底是哪一个。每个病人的个体也有差异。因此联合检测多个肿瘤标志物,对疾病的确诊以及病变部位的推断准确性更高些。


第五:科学理性对待检测结果,莫要谈“肿瘤指标”色变

随着体检的普及,消化道肿瘤标志物的检测日渐增多,常常会有病人拿着体检报告上轻微增高的检测结果来就诊,惶恐的认为自己得了“癌症”。首先所谓的“癌指标”只是作为诊断疾病的参考,单一的肿瘤指标轻度升高,尤其是仅一次检测升高,并不具有明确的临床意义,不需要过分担心。应在不同的正规医院再次复查确认,由医生根据病人病史、家族史等情况,如果需要则进一步进行影像学及内窥镜的检查。其次,并不是每个患有肿瘤的病人血液中的肿瘤指标都会升高,也不是有肿瘤指标升高就确定了肿瘤的存在。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复查、随访,曾经有过肿瘤手术史的病人则需要定期监测,以观察手术疗效及复发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