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形成的弥漫性肝损害。在我国大多数为肝炎后肝硬化,少部分为酒精性肝硬化和血吸虫性肝硬化。病理组织学上有广泛的肝细胞坏死、残存肝细胞结节性再生、结缔组织增生与纤维隔形成,导致肝小叶结构破坏和假小叶形成,肝脏逐渐变形、变硬而发展为肝硬化。
早期由于肝脏代偿功能较强可无明显症状,后期则以肝功能损害和门脉高压为主要表现,并有多系统受累,晚期常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感染、脾功能亢进、腹水、癌变等并发症。引起肝硬化的病因很多,在我国以病毒性肝炎所致的肝硬化较为常见,在国外则以酒精性肝硬化多见。本病无特效治疗,关键在于早期诊断,针对病因和加强一般治疗。对失代偿期患者主要是对症治疗,改善肝功能和抢救并发症。
在我国较多见的原因是由慢性病毒性肝炎发展成的结果。其他因素尚有酒精中毒、寄生虫(血吸虫、肝吸虫)、胆汁淤积、长期肝脏瘀血、毒物以及严重营养不良等均较为少见。临床表现轻重不等,轻者可以多年保持肝脏功能基本正常,(代偿期)症状不多,可以有乏力、食欲缺乏、腹胀等现象。病情继续发展则出现两方面异常表现。
(1)肝功能减退。全身乏力、消瘦、面色晦暗,食欲缺乏甚至厌食,不能耐受油脂食物,腹泻或便秘,并有出血倾向。上胸部有小血管扩张而形成的蜘蛛痣,病情进一步恶化则可出现黄疸甚至肝昏迷等现象。
(2)门静脉高压症。由于肝脏硬化,致使腹腔内静脉回流肝脏受阻,大量静脉血瘀滞在门静脉系统,常见的表现有脾大、腹水及食管静脉曲张,后者可以破裂发生大量呕血。化验检查肝功能不正常,主要为白蛋白减少。患肝硬化预后不好,但如加强防治也可以维持多年。注意饮食,少脂肪、高蛋白、低盐、禁酒、不随便服任何药物。多种维生素及助消化药可以改善食欲及帮助消化。没有特殊治疗药,病情较重时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