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为什么要做大肠癌筛查??

了解结直肠癌现状

我国结直肠癌人数逐年攀升,目前结直肠癌发病率仅次于肺癌、乳腺癌,排列在前三位。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每年以3.9%速度递增,而世界平均水平则只是2%增速,中国已经属于绝对数以及相对数,都高发的结直肠癌大国。


了解直肠癌发病因素

年龄性别:发病年龄趋老年化,男女之比为1.65:1;遗传因素:结直肠癌家族史;肠道相关疾病因素:结直肠腺瘤,溃疡性结肠炎,息肉病,慢性结直肠炎;肥胖和超重:超重肥胖结直肠癌的发生率显著升高;饮食习惯:高蛋白、高脂肪饮食,油炸烟熏及腌制食品。蔬菜水果摄入量少;吸烟及被动吸烟;饮酒;糖尿病;胆囊切除及阑尾切除。


了解直肠癌的症状

结直肠癌早期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仅感不适、消化不良、大便潜血等。随着癌肿发展,症状逐渐出现,表现为大便习惯改变、腹痛、便血、腹部包块、肠梗阻等,伴或不伴贫血、发热和消瘦等全身症状。肿瘤因转移、浸润可引起受累器官的改变。结直肠癌因其发部位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及体征。

(1)右半结肠癌

右半结肠的主要临床症状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贫血、疲劳、腹痛。右半结肠癌导致缺铁性贫血,表现疲劳、乏力、气短等症状。右半结肠因肠腔宽大,肿瘤生长至一定体积才会出现腹部症状,这也是肿瘤确诊时,分期较晚的主要原因之一。

(2)左半结肠癌

左半结肠肠腔较右半结肠肠腔窄,左半结肠癌更容易引起完全或部分性肠梗阻。肠阻塞导致大便习惯改变,出现便秘、便血、腹泻、腹痛、腹部痉挛、腹胀等。带有新鲜出血的大便表明肿瘤位于左半结肠末端或直肠。病期的确诊常早于右半结肠癌。

(3)直肠癌

直肠癌的主要临床症状为便血、排便习惯的改变及梗阻。癌肿部位较低、粪块较硬者,易受粪块摩擦引起出血,多为鲜红或暗红色,不与成形粪便混和或附于粪柱表面,误诊为“痔”出血。病灶刺激和肿块溃疡的继发性感染,不断引起排便反射,易被误诊为“肠炎”或“菌痢”。癌肿环状生长者,导致肠腔缩窄,早期表现为粪柱变形、变细,晚期表现为不全性梗阻。

(4)肿瘤浸润及转移症

结直肠癌最常见的浸润形式是局部侵犯,肿瘤侵及周围组织或器官,造成相应的临床症状。肛门失禁、下腹及腰骶部持续疼痛是直肠癌侵及骶神经丛所致。肿瘤细胞种植转移到腹盆腔,形成相应的症状和体征,直肠指检可在膀胱直肠窝或子宫直肠窝内扪及块物,肿瘤在腹盆腔内广泛种植转移,形成腹腔积液。大肠癌的远处转移主要有两种方式:淋巴转移和血行转移。肿瘤细胞通过淋巴管转移至淋巴结,也可通过血行转移至肝脏、肺部、骨等部位。

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直肠、乙状结肠、盲肠、升结肠、降结肠及横结肠,近年有向近端(右半结肠)发展的趋势。结直肠癌从良性息肉演变至恶性肿瘤需要长达15年的时间,若能在此期间通过筛查手段早期发现,及时手术会有很理想的效果。早期结直肠癌5年生存率为90%以上,而晚期结直肠癌5年生存率不足20%。而早期结直肠癌有60%以上无任何症状,仅有21%的病人有不同的轻微症状。


筛查癌症的目的不是简单的“早期发现、早期干预”,而是在早期发现恶性病变或可能进展为恶性肿瘤的病变,只有达到这个效果,才有可能真正降低某种癌症相关的死亡率。

目前国内进行肿瘤筛查等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美国癌症协会在2017年对结直肠癌筛查指南进行更新,推荐在50岁开始进行结直肠肿瘤的筛查,具体筛查项目如下:

(1)粪便潜血检测或者粪便免疫组化检测,每1年一次;

(2)粪便DNA检测,每3年一次;

(3)乙状结肠镜检测,每5年一次;

(4)结肠镜检测,每10年一次;

(5)钡剂灌肠双重造影检测,每5年一次;

(6)结肠三维重建CT,每5年一次。

结直肠癌高危人群

指南推荐增加高危人群筛查频率,并可适当提前筛查的起始年龄。

另外,指南中明确提出以下情况为结直肠癌高危人群:

(1)既往有结直肠腺瘤病史;

(2)既往行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手术史;

(3)一级亲属(如父母、儿女及同父母的兄弟姐妹)中有结直肠癌或者结直肠腺瘤史;

(4)反复发作的炎症性肠病病史;确诊或高度怀疑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或林奇综合征的患者。

在直肠癌发病率逐年升高且趋于年轻化的大形势下,定期筛查尤为重要。早发现、早治疗可使患者的五年生存率达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