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情况下,我们进食后,食物会在胃内经过研磨初步消化,然后进入小肠,被小肠上皮吸收,这个过程大约需要4-10个小时。再然后进入大肠,在这里被消化的食物会被进一步吸收水份,从而形成固态的便便,最后进入直肠,刺激直肠粘膜产生便意,等攒够分量后,就此排便。整个正常排便大约需要10~30小时。然而,那些本该被排出的便便,因为一些原因(场地不宜、肛肠疾病、肠蠕动功能障碍等)被滞留在肠道中,一次一次被吸收水分,变得又干又硬,愈发难以排出体外,长期以来形成便秘。
除了我们通常认为的便秘外,还需要警惕另一种疾病-----先天性巨结肠。这种疾病与遗传、孕期不良环境等有关。严格意义上讲,巨结肠并不是先天的,而是因为先天部分肠管缺少神经节细胞,使肠道处于痉挛状态,临床表现主要是粪便淤积于肠道,反复腹胀及顽固性便秘,可以出现长达十几日不解大便,腹部膨隆,病情进展可出现肠梗阻,逐步发展为巨结肠。手术切除病变肠管是唯一的根治性手段,若是长期不处理,会并发肠穿孔、中毒性巨结肠,可导致感染性休克、甚至死亡。
曾经轰动一时的“8毛门”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事情起因于2011年,一个新生儿因腹胀就诊于深圳市某儿童医院,院方诊断患儿存在肠梗阻及小肠结肠炎,疑诊先天性巨结肠,建议行造瘘活检,患儿父亲拒绝,转而至别家医院,接诊医生予“开塞露”灌肠后症状,患儿大便通畅,腹胀缓解。患者家属因此质疑深圳某儿童医院过度医疗,并要求高额赔偿。然而,随后2个月的时间内,患儿腹胀便秘症状反复发作,就诊多家医院,均高度怀疑先天性巨结肠,要求手术。最终患儿在武汉某医院做了手术才解决了根本问题。
便便的形成
我们吃进的食物,经过口腔咀嚼,到胃的消化,再到小肠的吸收,大概需要 6-10 小时,剩余的部分进入结肠,在里面“像蜗牛一样缓慢的前行”,同时还会有大量的水和一些电解质在此吸收,这个过程需要大概 20个小时,然后到达直肠,形成了成型的便便。便便在直肠内积存超过一定体积时,就会有便意,条件允许的话,就可以排便。
从食物变成大便,大概需要30小时,也就是说今天的晚饭,正常情况下,要到后天早晨排出来。
肠道不通畅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肠道不畅的原因很多,遇到此类问题首先要查明原因,不要盲目乱用药物,更不要相信清除宿便的说法。肠道不畅通常和以下因素有关
1、吃的过少
这种情况常常发生于节食减肥的女性,食物量过少,会使肠道处于干瘪状态,没有足够的食物残渣来刺激肠道蠕动,也就失去了正常的排泄功能。因此,长期节食的人很容易导致肠道功能紊乱,恢复起来很困难。
解决方法:增加食量,每顿饭可以吃到七分饱,要吃营养密度高的食物,多吃青菜、水果。
2、膳食纤维太少
食物过于精细,缺少粗粮、蔬菜、豆类、薯类食物。
大肠主要是靠纤维吸水来填充体积的。如果膳食纤维长期过少,大肠蠕动就严重不足,不仅排便速度慢,而且会增加患肠癌的危险。
解决方法:增加全谷物及杂豆类的摄入,增加薯类的摄入,减少精制谷物(白米饭、白馒头)的摄入,全谷物及杂豆类每天50-150克,薯类每天50-100克。
3、身体干燥缺水
天气干燥再加上出汗多的人,水分损失较大,如果饮水不足,就可能造成大便干燥。
解决方法:少吃辛辣食物,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以及木耳、银耳、海带、燕麦麸之类富含可溶性膳食纤维的食物;
再加一些富含维生素 A 原(肠道粘膜修复所必需)的胡萝卜和深绿色叶菜,可能会有更好的效果。
4、过于疲劳,休息不佳
睡眠不足,过度操劳,情绪焦躁等,会让交感神经长期兴奋,抑制了胃肠道的蠕动,也容易引起便秘。同时发生的还有皮肤发干,眼睛发干,身体发热等症状。
解决方法:保证充足的睡眠,放松心情,适当的身体活动。
5、肠道疾病
有些人会有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同时伴有腹痛、或者便血,这种情况需要去医院就诊,可能与结肠和直肠的炎症、肠易激综合征、肠梗阻、肠道息肉、肠道肿瘤有关。
因此,长期便秘的人,最好去医院检查,排除病理因素,再考虑调整饮食、运动和生活习惯,不要被所谓的偏方所误,更不要乱用泻药。
总之,若是真的存在经常十几日未解大便,建议及时就诊,查明病因,切勿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