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

性病相关性胃肠道感染

  • 概述
  • 病因
  • 临床表现
  • 检查
  • 诊断
  • 治疗

概述

性病相关性胃肠道感染是指通过性接触传播,由细菌、原生动物及病毒感染或机会感染引起的一类胃肠道疾病。它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方面是由性接触直接传播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胃肠道感染;另一方面是感染性疾病后,机体抵抗力下降所致消化道机会性感染。腹泻是艾滋病的主要表现之一,可伴腹痛或腹胀;细菌性感染可急性起病,出现发热、恶心及腹泻症状。

病因

引起性病的病原体包括淋球菌、梅毒螺旋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等。女性直肠淋病可来源于自身泌尿生殖道,通过灌肠或肛温计感染或直接从阴道传播,但绝大多数直肠淋病由肛交感染。梅毒螺旋体、HIV等所致胃肠道症状主要继发于性病本身,口肛接触者可互相传播沙门菌、志贺菌、肠道阿米巴病、链球菌或空肠弯曲菌等,引起消化道症状。

临床表现

1.艾滋病的消化道表现

腹泻是艾滋病的主要表现之一,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和热带地区。小肠性腹泻呈水样便,主要见于并发梨形鞭毛虫、隐孢子虫、等孢子球虫、小孢子虫感染者,其中隐孢子虫感染所致的腹泻易持续较长时间而转为慢性过程。结肠性腹泻呈黏液或脓血便,主要见于并发阿米巴肠病、菌痢和巨细胞病毒性肠炎、鸟型分支科菌感染,病变多在小肠和直肠,表现为发热,腹泻和消瘦;亦有表现为Whipple综合征者,男性多见,呈间歇性腹泻,粪便呈泡沫状,量多、恶臭,偶有游走性关节痛、紫癜、淋巴结肿大及多发性浆膜炎,抗结核药和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可缓解症状。肠道真菌性炎症腹泻频繁,大便常呈菜绿色,黏液胶冻状,涂片或培养可找到真菌,抗真菌治疗可暂时缓解症状。

2.性传播的感染性腹泻原虫感染者胃肠道症状无特异性,表现为腹泻,可伴腹痛或腹胀;细菌性感染可急性起病,出现发热,恶心及腹泻症状。

3.淋病

多数口咽淋病无临床症状,仅少数出现咽喉痛,患者可发生化脓性扁桃体炎、口腔炎、舌及颊黏膜溃疡;直肠淋病无特异症状,部分患者有直肠烧灼感,肛门瘙痒,血便或黏液便,甚至有腹泻。

4.梅毒

口腔病变最常见于唇部,亦可见于舌、口腔黏膜及扁桃体,表现为无痛性圆形溃疡性病变,即下疳。此外,肛门直肠也可见下疳,经2~4周后原发病灶可自愈,此后3周~3个月则会发生Ⅱ期梅毒,胃黏膜可广泛受累,临床上可出现腹痛,不伴恶心的呕吐及非厌食性消瘦。

5.病毒性感染

常见者为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及肝炎病毒感染。Ⅰ型单纯疱疹病毒主要累及口腔,表现为吞咽痛,厌食及发热等;Ⅱ型单纯疱疹病毒主要累及肛门,可表现为肛门直肠疼痛伴分泌物,也可出现腹泻或便秘。与肠黏膜表面接触的性行为可传播多种病毒,包括肝炎病毒,甲型肝炎在男性同性恋中发病较高,乙型和丙型肝炎可通过各种性行为传播。

检查

1.HIV病原学检查

2.免疫缺陷实验诊断

3.机会感染的病原学诊断

临床怀疑性传播的感染性腹泻,应检查粪便常规、寄生虫及粪便培养。对于直肠炎患者,应取肛门分泌物或经直肠镜取样进行淋球菌、单纯疱疹病毒、支原体或衣原体分离培养,血清学实验可用于梅毒、衣原体和病毒性肝炎的诊断。

根据消化系症状与体征的提示,相应采用内镜检查、影像学检查、超声波检查及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等实验诊断技术,对消化系感染部位或性质及肿瘤的诊断均有实际意义。

诊断

结合消化系统症状与体征,详细询问性行为方式,有利于临床判断及选择相应的实验室检查。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诊断应结合病史、体检及实验室资料综合分析。

治疗

1.艾滋病

(1)病毒治疗 齐多夫定、去羟肌苷、司坦夫定、拉米夫定。

(2)抗感染治疗 ①沙门菌、志贺菌 用环丙沙星或氧氟沙星;②空肠弯曲菌 给予红霉素;③蓝氏贾第鞭毛虫 给以甲硝唑;④溶组织阿米巴 使用甲硝唑;⑤贝氏等孢子虫 用MX-SMX治疗;⑥粪类圆线虫 用噻苯哒嗪;⑦隐孢子虫 用巴龙霉素或阿奇霉素直到腹泻停止。

(3)对症及支持治疗 如果腹泻脱水,给予口服补液盐(0RS)液或肠外营养,补充电解质;每次大便不成形可服用十六角蒙脱石1~2袋,十六角蒙脱石的服用应在服用其他药物90分钟之后。

2.淋病

口咽及直肠淋病对抗生素常产生耐药,一般可采用头孢曲松肌内注射,多西环素口服,疗程为1周。如果患者因过敏反应或妊娠而不能用四环素类,可改用红霉素口服,连用1周。

3.梅毒

I期梅毒推荐的治疗方案为:苯唑西林肌内注射;对青霉素过敏的非妊娠患者,可用多西环素口服;妊娠患者可使用红霉素口服。中晚期梅毒的治疗:苯唑西林肌内注射;也可使用多西环素或红霉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