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证
概述
虫证是指寄生在人体肠道的虫类所引起的病证。包括蛔虫病、绦虫病、钩虫病、蛲虫病及姜片虫病等。虫证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常见病、多发病,尤以不洁人群为多见。以蛔虫、钩虫及绦虫等肠道寄生虫为最常见。
病因
1.蛔虫病:蛔虫病是由于误食沾有蛔虫卵的生冷蔬菜、瓜果或其他不洁食物而引起。蛔虫寄生在小肠内,扰乱脾胃气机,吸食水谷精微。由于蛔虫喜温,恶寒怕热,性动好窜,善于钻孔,故当人体脾胃功能失调,或有全身发热疾患时,蛔虫即易在腹中乱窜而引起多种病症。
2.绦虫病:绦虫病的病因,是人吃了未煮熟的、含有囊虫的猪肉或牛肉,囊虫吸附在肠壁上,颈节逐渐分裂,形成体节,经2~3个月而发育为成虫,引起本病。绦虫所致的病变,主要是吸食人体水谷精微,以及扰乱脾胃运化,从而引起腹胀、腹痛,甚至消瘦、乏力等症。
3.钩虫病:中医学将钩虫称为伏虫。由于人体皮肤接触含有钩蚴的泥土,钩蚴从皮肤钻入,最后移行在小肠发育成成虫,而导致钩虫病。其主要的病理为扰乱胃肠气机,吸食及耗费人体血液,而出现胃肠失调及气血亏虚的病变。
4.蛲虫病:蛲虫病是由于吞入蛲虫卵而引起的。成熟的雌虫在夜间由肠道移行至肛门附近产卵。虫卵经过不洁的手、食物等,直接或间接地经口进入胃肠,在肠内发育为成虫而引起蛲虫病。
5.姜片虫病:进食生菱角、生荸荠等,被附着的姜片虫囊蚴感染而引起本病。成虫寄生在小肠,吸食水谷精微及引起脾胃功能失调为主要的病理变化。
临床表现
虫证临床常见的共同症状为面黄肌瘦,精神萎弱,时见腹痛,脐周腹痛,时作时止,痛止即能饮食,或有异嗜,伴见症状有胃脘嘈杂,甚或鼻孔发痒,面黄肌瘦。但由于感染和治疗情况的不同,症状的轻重程度有较大的差别。
检查
1.望诊:包括患者神、色、形、态的全身望诊,头面部、五官、颈项躯体、皮肤的局部望诊,舌质与舌苔变化的望舌,必要时进行排出物和小儿指纹的望诊。
2.闻诊: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
3.问诊:包括问寒热、问汗、问疼痛、问饮食口味、问睡眠、问二便等,必要时进行小儿问诊。
4.切诊:包括脉诊和按诊,病人体表某些部位进行触、摸、按、压,以了解病情的诊察方法。
并发症
恶心呕吐,吐蛔,偶有全身发热,腹胀,腹痛,甚至消瘦、贫血乏力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