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

慢加急性肝衰竭

  • 概述
  • 病因
  • 临床表现
  • 检查
  • 诊断
  • 治疗

概述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指各种急性损伤因素作用下,肝功能相对稳定的慢性肝病患者迅速恶化的肝衰竭综合征。按从发病到出现肝衰竭综合征的时间(以2周为界),ACLF可分为慢加急性和慢加亚急性肝衰竭,也可统称为ACLF。

病因

急性病因和慢性原发性肝病是ACLF发病的必备条件,急性病因包括感染因素和非感染因素。

1.感染因素

嗜肝性和非嗜肝胜病毒、乙型病毒性肝炎或丙型病毒性肝炎复发,其他部位的感染和炎症。

2.非感染因素

酒精、肝毒性药物、自身免疫性肝炎、肝豆状核变性、外科手术、静脉曲张出血等,多发生于静止期或活动性肝硬化,部分发生在慢性肝炎基础上,不包括单纯性脂肪肝。

临床表现

极度乏力、严重消化道症状(腹痛、腹胀、恶心、食欲缺乏、呕吐)、皮肤黏膜黄染进行性加深、尿色进行性加深、严重凝血功能障碍(皮肤黏膜出血、鼻出血、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尿道出血等)为主要共同临床特点,还可有低热及各种并发症相应的表现等,具体临床表现因肝衰竭的分类不同存在一定差异。

检查

1.超声或CT

评价肝脏大小、损伤程度及血管、胆管内径,同时除外肝脏恶性梗阻性病变。

2.胃镜检查或钡餐造影

了解食管静脉曲张、胃黏膜情况,尤其是既往有慢性肝病史及长期酗酒史者。

3.实验室检查

血清总胆红素升高,凝血酶原活动度(PTA)≤40%。

4.肝组织活检

在慢性肝病病理损害的基础上,发生新的不同程度的肝细胞大块或亚大块坏死性病变,坏死肝组织发生强烈的再生反应。大部分肝细胞发生水样变性,部分结节内可见肝细胞脂肪变性,以小泡性常见。

诊断

慢性肝病基础上短期内发生急性或亚急性肝功能失代偿,诊断依据为:①极度乏力,有明显消化道症状;②血清总胆红素超出正常值上限10倍或每天上升≥17.1μmol/L;③PTA≤40%,并排除其他原因者;④可有失代偿性腹水;⑤伴或不伴肝性脑病。

治疗

1.识别并去除肝衰竭的原因。

2.最大限度改善患者的内环境和提供器官功能支持,为肝脏再生提供条件。

3.积极防治并发症。

4.早期识别肝脏不能充分再生者,及时进行移植登记以提高肝移植手术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