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憩室炎
概述
结肠憩室是结肠黏膜通过肠壁薄弱部位向外突出形成的袋状结构。憩室引流不畅可并发憩室炎,炎症发生后很容易穿孔。本病在欧美比较常见,我国少见。结肠憩室有先天性和后天性之分,后天性较为常见,多见于左侧结肠。憩室可为单发,也可为多发。
病因
1.肠壁薄弱点可发生憩室。
2.低纤维素饮食引起便秘,使肠内压力增高所致。
3.当通道被阻塞时,憩室内容物不能流入肠腔而引起。
临床表现
1.本病多发生于50~70岁的中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
2.憩室在未发生炎症以前,大部分患者多无症状,有时可有轻微的症状,如便秘、腹痛、腹胀及隐性疼痛不适。有些患者腹痛为发作性,疼痛持续一段时间后可消失也可加重。
3.急性憩室炎时,症状大多明显。左侧或左下腹疼痛明显,有时伴有恶心、呕吐,体温和白细胞计数升高。
4.病灶邻近膀胱可产生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
5.经反复发作可呈慢性表现,如顽固性便秘,部分患者可有便血等。
检查
1.实验室检查
可见白细胞计数升高。
2.X线片
若有游离穿孔时,可见膈下游离气体。
3.腹部B型超声
可见肠壁增厚和有/无周围脓肿形成。
4. CT检查
CT扫描可显示结肠周围脂肪的炎性表现,瘘管及脓肿几乎在所有的病例中可以看到,对诊断极有帮助。
5.钡剂灌肠
可见憩室存在或多发性憩室存在。憩室炎时见肠壁不整齐,肠管轻度渐进性狭窄。憩室炎严重时一般不宜做检查,以免诱发肠穿孔。
6.纤维结肠镜
可见多发憩室存在并可排除其他疾患,但纤维结肠镜检查有诱发穿孔的可能,故憩室炎严重时一般不宜做纤维结肠镜检查。
诊断
1.证实有憩室存在。
2.临床有炎症反应的依据。
3.根据憩室的部位、体征、临床特点等,证明此炎症反应与憩室相关,或排除憩室之外的其他疾病与炎症相关。
4.白细胞计数升高。
5.X线、钡剂灌肠、CT检查等可有助于诊断。
治疗
1.非手术治疗
(1)一般治疗 保持大便通畅,多食用高纤维素食物。出现瘘管、梗阻时应持续胃肠减压,输液治疗,卧床休息。急性期有疼痛发作者应积极进行内科治疗。
(2)药物治疗 广谱抗生素配合对厌氧菌有效的药物,并给予静脉补液及营养支持。轻型病例可在门诊口服抗生素,并使肠管休息。
2.手术治疗
脓肿引流不畅、弥漫性腹膜炎、持续性肠梗阻或瘘管形成、大出血等经保守治疗无效或短期内反复发生大出血者可行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