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 概述
  • 病因
  • 临床表现
  • 检查
  • 诊断
  • 治疗

概述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又称非特异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由Brenneman(1921)首先提出,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以发烧、急性腹痛为其临床特点,一般病例药物治疗有效,少数肠系膜淋巴结炎化脓后形成脓肿,则需外科治疗。

病因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多见于回肠末端,常为链球菌的血行感染所致,也有认为与肠道炎症和寄生虫病有关。淋巴结呈多发性充血、肿大。腹腔内可有少量炎性渗液。镜下可见淋巴窦扩张,中性粒细胞由小血管进入淋巴窦内,吞噬细菌。有的白细胞可因此而发生变性崩溃,形成细胞碎片或变性的物质。淋巴结内的血管也扩张充血,生发中心增生,窦细胞和免疫母细胞增生。

临床表现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多见于7岁以下的小儿。发病前常有喉痛、发热、倦怠不适等前驱症状,然后才出现脐部和右下腹痛、恶心、呕吐,有时可发生腹泻或便秘。这样的发病过程与急性阑尾炎先腹痛后发热正好相反,且发病早期即体温骤升。体检时脐部及右下腹均可有压痛,范围比较广泛,压痛点不固定。因小儿腹肌不发达,腹肌紧张可不明显。

检查

1.血常规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常不升高或反而降低,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增高,若发生化脓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伴明显全身中毒症状时,常有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增多伴核左移。

2.淋巴结活检

剖腹探查时,可在切除阑尾的同时做淋巴结活检。

3.细菌学检查

取腹腔净液行细菌学培养与药敏试验。

4.B超显示

末端回肠肠壁增厚,淋巴结肿大。

5.CT扫描

可见阑尾正常,淋巴结肿大。

6.腹腔诊断性穿刺对鉴别诊断有一定意义。

诊断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依据有三:

1.青少年或儿童,在上呼吸道感染后发生右下腹急性疼痛。

2.腹痛起病较急,但间歇期可无任何不适,照常活动。

3.右下腹压痛不固定,范围较大,有时可触到肿大的淋巴结。

治疗

急性非特异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应以非手术为主,决定手术应慎重。

1.非手术治疗

考虑到本病时,应积极保守治疗24~48小时,如诊断明确,措施得当,一般在24小时内腹痛症状及体征可逐渐减轻和好转,具体措施为:

(1)卧床休息,暂禁饮食,严密观察体温及血象的变化,注意腹部症状和体征的发展

(2)静脉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失衡。

(3)采用广谱抗生素,迅速控制感染,中药解毒清热剂也有一定效果。

(4)腹部物理治疗,促进炎症的局限及吸收。

2.手术治疗

经积极非手术治疗后病情无好转,或因考虑同时合并有其他急腹症时,如不能排除急性阑尾炎,则应果断地施行手术治疗:

(1)采用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经右下腹纵切口进行。

(2)适当探查 包括回盲部、阑尾与末端回肠及其系膜,女性病人还要探查卵巢及附件,以明确诊断。对于化脓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多做腹腔引流;当累及邻近肠管时,有时需做受累肠管的切除。

(3)关于阑尾切除 如误诊急性阑尾炎而行手术,术中发现阑尾病变轻,而常规探查发现回肠末端系膜淋巴结散在多个肿大,即可诊断为本病。阑尾无论是否合并炎症或炎症很轻,均应予以切除,以防日后腹痛发作时造成诊断困难。

(4)关于淋巴结活检 多数学者认为取肠系膜淋巴结活检应列为禁忌,因活检后可能带来局部粘连的发生,且此举意义不大。

(5)腹腔渗液 应行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

(6)术后处理 继续应用以抗生素为主的综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