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口老龄化的今天,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在临床上使用非常频繁,服用期间出现急性消化道出血也很常见。但无论是出现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还是急性下消化道出血都很棘手。即使在急诊胃镜已非常普遍的今天,出现消化道出血仍让大多数医生「谈虎色变」。
我们先来看一个病例:
68 岁 老年男性,因「腹痛10天,便血2小时」入院。
既往史:1999年、2006年、2011年因黑便及呕吐咖啡色物质诊断为“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经输血止血后好转;
不良嗜好:间断抽烟30年,间断饮酒30年
入院查体:T:36℃;P:80次/分 R:19次/分 Bp:130/70mmHg
诊 断:十二指肠Dieulafoy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
排柏油样大便
经过评估后联系血库急诊备血输血,同时予患者立即行急诊内镜下止血术
什么是Dieulafoy病
Dieulafoy 病(Dieulafoy’s disease)又称Dieulafoy 病变(Dieulafoy’s lesion),是引起消化道尤其是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原因之一。主要症状是反复发作性呕血和柏油样大便,严重者可出现失血性休克;出血前无明显上腹部不适和疼痛,亦无消化道溃疡病史和家族遗传史。
Dieulafoy 病(Dieulafoy’s disease)又称Dieulafoy 病变(Dieulafoy’s lesion),是引起消化道尤其是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原因之一。至今尚无一个确切的定义,病变是突露于胃肠道腔内活动出血的或黏附血块的动脉,动脉周围无溃疡形成这一特征已成为多数学者共识。Dieulafoy 病可以发生在胃肠道的任何部位,以近端胃最多见。1898 年,Dieulafoy 最早报道了3 例因胃动脉破裂致上消化道大出血而死亡的患者,并认为病灶是胃黏膜浅表性溃疡引起胃动脉破裂,出血中断了病变的进一步发展。此后,Dieulafoy 的名字与胃黏膜下动脉破裂出血联系在一起。早期由于对该病的病理性质缺乏深入的研究,文献报道中所用名称不一,如Dieulafoy 血管畸形、Dieulafoy 胃黏膜糜烂、浅表性溃疡、胃黏膜下恒径动脉破裂出血、胃黏膜下动脉硬化、黏膜下动脉畸形、曲张性动脉瘤、胃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特殊位置的消化性溃疡等。1988 年,Saueraber 报道了7例患者,并通过文献复习,详细阐明了该病的发病机制、病理、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近年由于内镜的广泛应用,该病的报道日益增多并统一称为Dieulafoy 病。
过去认为手术是治疗Dieulafoy溃疡的首选方法。随着内镜治疗的进步,手术治疗已趋向先行内镜治疗,多数Dieulafoy溃疡患者经内镜治疗可获得成功。文献报道内镜止血成功率达96%。